發表文章

大眾傳播理論發展史

   大眾傳播理論發展的背景 年代 時代背景 大眾傳播理論 學者代表 1920—1960 世界大戰 大眾社會形成 宣傳 說服傳播 Lasswell Hovland   1940—1960 美國總統大選 兩級傳播 親身影響 效果有限論 Lazarsfeld Katz Klapper   1950—1970 聯合國協助開發中國家 創新傳播 傳播與國家發展 Rogers Schramm   1950—1980 媒介組織勢力形成 守門人理論 White Breed   1960—1980 街頭暴力、暗殺反戰示威 電視暴力研究 社會學理論 Feshbach Bandura     1970—1990 東西對抗,南北對抗 資訊流通新秩序 媒體帝國主義 Mc B ride Schiller   1970—1990 媒介多元化傳播科技發達 使用與滿足 Blummler Katz Palmgreen   1970--1990 媒介影響選舉 議題設定   知溝理論   沉默理論 Mc Combs  Shaw Nimmo Tichenor Noelle- Neumann   1975-- 電視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涵化理論 媒介依賴理論 Gerbner Ball-Rokeach DeFleur   1980-- 提昇生活素質 行銷傳播 Kotler AtKin   1970-- 媒介內容大量複製 與消費全球化 文化研究   後現代理論 Hall Mortley Fisk   1980-- 媒介與政經結合所有權集中化 傳播政治經濟學 Golging Murdock 1990-- 大媒介潮網際網路發達 資訊化社會理論 全球化理論 Castells giddens   傳播理論史 一戰後,主要以宣傳(PROPAGANDA)為根基: 子彈理論、皮下注射理論、刺激反應理論 ,認為人們容易受大眾傳播媒介影響,效果強而直接 1940 兩級傳播理論 發展,由拉斯斐爾提出,是有限效果的經典理論,找出媒介和受眾間的緩衝團體成為重要研究標的。大眾傳播以電視為主,人際傳播以家人為主,意見領袖從媒體獲得資訊後轉手 1950 守門人...